2018年7月,辽宁省辽河检察院王建波主动请缨,来到世界最高城市西藏自治区那曲市,驻扎在聂荣县检察院(以下简称“聂检”)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援助之旅。面对工作、生活中出乎意料之外的艰苦,他初心不改,发扬辽河检察人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不负领导重托,出色完成了援助任务,填补聂检院多项检察业务空白,帮助聂检院建章立制、提升业务水平,得到聂检院领导和干警的高度赞许,也为自己的检察生涯和人生履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中中间位置者为王建波)
新人“三板斧”,聂检院里来了一个“香饽饽”
初到西藏,王建波就遇到了两个“棘手”的案子,犯罪嫌疑人玉某有部分能力执行法院生效判决而拒不执行是否构成犯罪?聂荣县监察委移送审查起诉某村村长旺某非法占有村采石厂租金及对村民惠民补贴款的行为是贪污还是侵占?这两类案件在聂检院都数首例,聂检院的检察官为此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王建波通过了解案情、大量阅卷对这两起案件提出了“玉某有部分能力执行判决而未执行的行为已涉嫌构成犯罪、旺某的行为不符合贪污罪侵占罪的犯罪构成而是职务侵占罪”的意见,判断明晰,使该院办理的首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和当地监察委成立以来移送审查起诉的首起职务犯罪案得以顺利起诉和审理。同时,他还通过玉某案发现了当地法院民事执行程序中的违法线索填补了该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工作的空白。经此一事,王建波一跃成为了聂检院的“香饽饽”,绝对的业务骨干,得到了聂检办案部门的高度认可。
援藏先“共情”,情同手足共前行
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建波在高海拔、高寒低压的恶劣环境下,克服高原反应,同聂检全院仅有的13名干警一屋办公,一同住流转公寓,一起跳水烧煤取暖做饭。在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他深深的感慨于聂检人个个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不但能够全面完成各项检察工作任务,而且民族团结、边疆维稳、综合治理、司法改革等相关工作都开展的有声有色、有条不紊。聂检党组书记、检察长次仁美朵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那就是“与其苦熬消耗生命、不如苦干为人民服务”。这种那区精神不但激励和鼓舞聂检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于检察事业,也更加坚定了王建波克服困难、继续前行的信念和决心。
援藏要“援案”,案件实现“零突破”
因聂检存在案件类型少、办案人员少、经验不足等因素使刑事立案监督和公益诉讼领域成为“盲区”。对此,王建波建议以检查公安机关治安处罚案件为突破口挖掘立案监督线索,以现场走访为抓手排查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通过调阅当地公安机关治安大队两年来的治安案件卷宗,发现了一起已构成盗窃罪的入户盗窃案以罚代刑的立案监督线索;通过对当地道路状况很差而交通肇事类刑事案件空白的调研分析,发现了一起一死二伤的单方交通事故公安机关调解结案的立案监督线索,为今后类似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通过深入居民区、医院等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垃圾堆放、医疗废物存放和处理等公益诉讼线索4件,其中3件立案,制发诉前检察建议3份,助力聂检实现了立案监督和公益诉讼工作“两个零”突破。
援藏必“援建”,建章立制提水平
日常工作中,王建波充分注重发挥自身理论基础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针对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未开通导致案件管理、办案流程、案卷等不规范的问题,指导协助该院进一步规范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社区矫正案件、信访案件的办理及管理工作,加班加点整改了2015年以来该院办理的全部15件刑事案件卷宗,通过专题讲座、实务培训传授办案经验,有效提升了当地司法机关、监察委工作人员办案能力和聂检工作规范化水平。
援藏亦“援己”,种下心中格桑花
圆满完成了援助任务,王建波回到了熟悉的岗位和家人身边,回首三个月的援藏经历,点点滴滴仿佛历历在目,每每和家人朋友提及,他常带着感慨骄傲地说:“人的一生,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我觉得参加双百计划,为民族团结、为西藏检察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我参与援藏工作的初心。”他表示,将继续怀揣这份初心和情怀,秉承“那曲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为辽河检察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