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检察院宣传工作人员会同《辽宁法制报》记者一道深入检察工作现场,跟踪报道检察工作一线当班情况,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检察官的工作风采。
沈阳市城郊地区检察院是沈阳市检察院的派出院,承担沈阳地区监狱刑罚执行和监管改造活动的监督职能。
“明早8点半我们检察院集合,一起去省女子监狱进行日常检察!”“收到!”2月17日19时20分,李海燕与记者敲定了“当班”时间。
次日8时20分,记者随李海燕一行踏上城郊地区检察院的车,正式开启了日常检察的一天。
亲情帮教:书香励志
“咋还带了这么多书?”路上,记者看到车里有一厚摞关于高考的读物,好奇地问。“我有一个常年帮教的未成年服刑人员叫张珊珊(化名),这些书是给她复习备战高考的!”说着,李海燕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封信,递给记者:“这是她几天前给我写的信!”
信一共三页,字迹很工整,信里,张珊珊向李海燕汇报了近期的学习、思想情况;分享了春节期间在监狱参加联欢会时,跳舞得了一等奖的高兴事;还提到监狱近期为其提请减刑,如果获批,五月份就能刑满释放了。但她也因此而迷茫了,怕刑满释放后自己不能适应外面的社会,怕别人会对她“另眼相看”,而且刑满释放后面临高考复习,压力也较大……
“所以,今天到监狱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去二监区对张珊珊进行帮教,排解一下她的紧张情绪。”说罢,车已停在女子监狱大门前,记者抬手看了下表,9时10分。“今天当班很积极,比我们平时还早到了呢!”李海燕与记者开玩笑。
在监狱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通过严格的“七重关卡”进入到监区,在二监区三楼的教室里找到了张珊珊,并将准备好的高考英语历年真题详解等材料交给了她,后在监区民警的配合下将张珊珊带到谈话室。
“姐姐,我爸妈昨天来看我了,他们终于相信我要参加高考的决心了,还承诺等我刑满释放后,全力配合我参加高考。”“听我的没错吧?只要你努力,一定没问题的。看看还缺什么资料,还有什么困难,我帮你。”与李海燕谈话,张珊珊很自然,完全没有拘束感,就像在与亲人聊天。张珊珊一再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不辜负李海燕大姐姐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
教育开导:春风化雨
张珊珊被送回教室后,记者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学习到各监区开启检察信箱,并将收到的信件一一登记。这项工作真的很辛苦,仅是监区的检察信箱开一遍就花费了一个多小时。
“这么费时间,每次来检察都要开一遍吗?”“是的,这是检察机关维护服刑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保障。”根据计划和安排,检察官将生活监区等其他位置的检察信箱安排在第二天开启。
中午简单地吃了工作餐后,为了节省时间,检察官们放弃了休息,整理上午收集的信件,其中有一封信件是某监区服刑人员马某和其他服刑人员发生矛盾,对监区民警的处理结果不理解,情绪不稳定,想和检察官谈一谈。“这个必须及时处理,不然情绪积压很容易出事儿。”看到信的内容,李海燕很是着急。
稍作休整,记者随检察官找到马某。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检察官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开导她遇事要从自身找原因,多反思,要冷静处事。起初,马某情绪还比较激动,经过检察官的教育,她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最后马某表示,是自己脾气不好,和另一服刑人员发生矛盾,监区民警处理得公平公正,没有问题,就是自己想不开,经过检察官的教育谈话,自己彻底理解了。
听着检察官和服刑人员谈话,看到该名服刑人员的心理慢慢发生变化的过程,记者觉得春风化雨用在检察官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监区民警告诉记者,在工作中检察官帮他们做了很多,有些服刑人员对检察官非常信任,遇到什么事经过检察官的释法说理,就能理解。
安全检察:细致入微
因工作时间有限,记者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随检察官对部分监区进行安全检察。通过与监区民警进行谈话、实地检察、回放监控录像等方式,检察监狱民警直接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各监区劳动环境和消防设施是否达标,监狱监管安全各项制度是否执行到位等问题。
“看到这个工具没?都是被磨掉尖的,并用安全锁链固定的,还有这个消防水桶,必须随时保证里面有水,并且是满桶的……”检察官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应该从哪些角度检察哪些内容。
一圈下来后,记者已觉体力透支,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监狱大门,又经过50分钟车程,回到城郊地区检察院,再随李海燕和续龙将一天的检察工作情况记录到电脑里,深觉检察官工作的不易。
当然,他们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些,今天记者只是体验到刑事执行检察官普通又平常的一天,也是他们整个集体忙碌奔波的一个小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