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上,她一脸正气,慷慨陈词;在法庭外,她兢兢业业,心细如发。她就是抚顺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四级高级检察官闫淑平。
从检18年,闫淑平一直奋战在刑事检察一线,在她的心里,检察事业是最神圣的,也是值得她倾注毕生的事业。“我不仅要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还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民检察官!”
用实力为初心“注脚”
2004年,闫淑平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抚顺县检察院,实现了当公诉人的愿望。为了这个目标,她准备了很长时间。闫淑平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令人艳羡的石化系统工作。但是,闫淑平不甘心放弃自己学了那么多年的法律专业。恰逢抚顺县检察院招录公务员,闫淑平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考试。“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因为这一直是我向往的职业。”
因为热爱,所以优秀。2007年,闫淑平考取了抚顺市检察院。闫淑平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必须要有“真功夫”。她一直坚持学习,虚心求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2010年,在抚顺市首届检察机关公诉人业务竞赛中一举夺魁;2013年,在全省检察机关公诉人业务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辽宁省优秀公诉人。闫淑平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她认知,不断证明着自己厚积薄发的实力。
18年来,闫淑平认真对待每一个案子,细心捕捉每一个细节,从前期介入到后期庭审,她全力以赴,问心无愧。先后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政法干警、辽宁省优秀公诉人、抚顺市优秀共产党员、抚顺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闫淑平说:“既然代表了国家公诉,我就要抛开个人的得失,记住自己的身份和身后的百姓,维护国家和法律的尊严,让犯罪分子在法庭上伏法,这就是法律的神圣感。”
深钻研让细节“说话”
王某等13人贩卖、运输毒品案是抚顺首例大量贩卖毒品案件。这起跨省案件没有先例可借鉴,嫌疑人拒不认罪并有持枪、杀人等其他犯罪行为,案情复杂。
办案是衡量一名公诉人综合素质的试金石,闫淑平深深懂得这一点。受案后,从介入案件开始,她就把功夫下在“准”字上。闫淑平每天忙于看材料、固定证据,了解相关法规,并赴四川进行取证,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经过反复研究案情,闫淑平针对毒品犯罪的特殊性、隐藏性提出数十条补充侦查提纲,在起诉阶段固定了定案的关键证据。闫淑平还以庭审为契机,向旁听群众宣传毒品危害,将指控犯罪与法治教育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9年,闫淑平受理了于某故意伤害案件。该案起初只是一起普通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闫淑平却在阅卷之后陷入了深思,案件是否存在防卫情节成了审查的重点。闫淑平为此查阅了大量法律规定、专家观点、典型案例,对证据细致分析论证,并对现场录像以秒计进行分析解构,结合证据最终确认该案是一起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案件。在庭审全程网络直播中,闫淑平针对六个焦点问题逐一攻破,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意见。
了解闫淑平的人知道,她办案的最大特点就是深挖细抠,让案发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张嘴说话”。闫淑平常说:“在庭审现场,我之所以能够从容面对,就是因为我做好了功课。”每次庭审,人们只看到了这朵在法庭上绽放的铿锵玫瑰,却鲜知她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
融情怀显检察担当
在闫淑平经手的众多案件中,“9.18”涉黑专案让她非常难忘。这个案子难度很大,省里成立专案组,从全市两级检察机关抽调办案人员,到沈阳市某办案基地集中办案,闫淑平担任办案小组组长。
一年多的时间,闫淑平与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共同奋战,引导侦查取证,提出补充侦查提纲数百条,形成审查报告2000余页,卷宗50余册,历经5天早八晚十的艰难庭审,最终使案件被告人当庭认罪服法,不提出上诉。
“这个案子对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闫淑平说,犯罪嫌疑人有30多人,律师也有30多位,这些律师来自四面八方,什么办案风格的都有,而公诉人只有5位,这对公诉人的专业水平、证据把控以及应变能力都是一个挑战。
庭审的最后一天,闫淑平感觉身体有点透支了,但她还是展现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该案例被评为辽宁省检察机关十佳精品庭,闫淑平的业务水平也因为办理该案而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有人问闫淑平:“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你不怕吗?”闫淑平坦然地说:“不怕。因为群众的分量重,个人的分量轻,在群众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个人的利益就微不足道了。更何况,我是一个检察官,我在维护法律的尊严。”
为了更好服务社会,闫淑平积极组织成立了“抚顺检心义工队”,开展公益活动,现已发展义工50余人。她多次组织法律宣讲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旁听庭审,以案说法,提高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她还扶困助贫,关爱孤寡老人……
因为有一颗爱民之心,闫淑平的人生才如此精彩。“忠诚、执着、担当、奉献”,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检察官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