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检察风采

【阜新】从检察官到“第一书记”,不忘初心铸就“三牛”精神

时间:2021-06-07  作者:  新闻来源: 阜新市检察院



韦学东,阜新市检察院派驻彰武县四堡子镇鸡冠山村第一书记,曾荣获彰武县优秀第一书记、彰武好人、阜新市最美扶贫人、阜新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个人、阜新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韦学东是一名从检30余年的老检察官,2018年起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经过3年多的奋战,他带领贫困落后的鸡冠山村一跃成为彰武县“经济十强村”,用忠诚履职、敬业奉献完美诠释了一名检察官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使命,书写了一段检察机关与乡村亲密携手、脱贫攻坚的“三牛”故事。

出道从检初心永恒“孺子牛”

1985年,20岁的韦学东考入阜新市检察院,一直工作在批捕、起诉、反贪、民行等检察办案第一线,以初出茅庐的勤奋好学、初心永恒的执着坚守,坚持不懈守护公平正义,坚定守护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

1998年,韦学东审查起诉了一起10岁男孩失踪被害案。未满18周岁的犯罪嫌疑人全盘否认其在公安机关的供述,拒不认罪。为此,韦学东多次深入案发现场寻找“蛛丝马迹”,查找相关证人,走访被害人家属,经过扎实细致工作,进一步固定完整证据链,同时耐心地向嫌疑人释法说理,使其在大量证据面前留下了悔恨的泪水,供认了全部罪行。

办案中“爱较真”“敢碰硬”是韦学东留给同事们最深刻的印象。2011年,担任民事行政检察处副处长的韦学东办理了一起相邻村庄间的土地纠纷案。为切实维护村民合法权益,他会同有关部门对两村争议土地进行实地测量,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开展相关工作。最终,法院裁定撤销原行政决定,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

在30多年的检察工作中,韦学东像是一头孜孜不倦的“孺子牛”,忠诚履职、刚正不阿,用他办理的每一个案件诠释法律的威严、司法的公正和检察的温度。



老骥伏枥不辞辛苦“老黄牛”

2018年3月,韦学东响应组织号召,毅然告别心爱的检察岗位,来到彰武县四堡子镇鸡冠山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开启了他人生中又一段精彩篇章。

刚到村里,韦学东就开始不分昼夜地走屯串户,摸村情、查村貌、找穷源、拔穷根。鸡冠山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296人,多因病、因灾致贫。如何尽快让村子拥有精气神儿、让村民拥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他将重点放在了村干部这个关键点上。

韦学东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小组长到外地学习乡村改革发展经验,去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精神洗礼,迅速建立健全鸡冠山村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4个党支部,为全村77名党员户挂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村上义务维修道路,为建档立卡户修缮房屋,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鸡冠山村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不断夯实,获评市县两级“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荣誉。

如今,鸡冠山村的村容村貌早已今非昔比。在阜新市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韦学东先后争取到了上百万元扶贫资金,为村里维修了主干道,翻盖了村部,建全了党支部活动场地,协调种植了800余棵京桃树苗,并组织制定实施《鸡冠山村村规民约》,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选,使乡村环境和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情系乡村深耕细作“拓荒牛”

在强化党建的同时,韦学东聚焦乡村振兴时代课题,做足“产业脱贫致富、增强造血功能”的大文章。

为夯实致富路,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部分建档立卡户率先成立土地合作社,确保社员每年每亩土地纯收入达到400元以上,遇丰年还可再分红,若遇灾年可从村集体收入进行补充,从而避免建档立卡户返贫。

同时,在院党组的帮助指导和多方协调下,先后为驻村工作队争取到扶贫资金180余万元,兴建起了两栋牛舍,首批购进肉牛109头。2020年5月,肉牛全部出栏,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全镇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人人受益、户户得利,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

2020年,驻村工作队又争取到5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资金和130万元扶贫资金,对养牛场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改造。现有标准牛舍3栋、面积3000多平方米,养牛场占地20余亩,存栏饲养繁殖母牛、肉牛166头。2021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60万元。

鸡冠山村养牛场的兴建,不仅为贫困户筑起了一道防贫墙,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10217144号-1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号甲 邮编:110033
联系电话:024-86686600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