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秋十月,举国同庆。
72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勤劳勇敢的人民在伟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追昔抚今犹旧梦,历经风雨总关情。在庆祝伟大祖国72岁华诞之际,我们特邀省检察院七名不同年龄段的干警畅谈感受,他们虽然生于不同的年代,有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记忆,但他们怀揣着对祖国共同的热爱:“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省检察院退休干部施方立
我是1952年出生,1968年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77年恢复高考时,从旅大警备区军械修理所的一名工人考入辽宁大学经济系,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省检察院工作一直到退休。
国庆节就要到了,这是我们新中国的72岁生日。回想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经历,几乎每一步都是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我第一批奔向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昌图县东嘎公社西岭大队第八小队,淳朴的老百姓们以其特有的方式接纳了我们这帮城里来的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娃。房东大叔大婶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从做饭开始手把手地教……如今大叔大婶早已去世,我再次见到他们的小儿子时,当年十几岁的淘小子已变成略有驼背的小老头了。
“文革”后祖国的命运发生改变,我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1977年底,我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班级里同学们年龄参差不齐,最大的1946年出生,最小的1959年底出生,但是同学们心齐,取长补短,相互照应。那段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我特别留恋。
由于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政治经济学理论,刚到省院经济检察处(反贪局的前身)那会儿,在具体工作中出了不少笑话:比如,最初校对文稿时,我向老同志提出“不告不理”一词不通,需要修改等。经过一段实践,通过向老同志学习及自己的努力,工作上终于感到得心应手了。至今,我仍清晰记得在营口办理原副市长王某某受贿一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专案组办案,感觉既紧张又新鲜,参加搜查时不知从何下手,全靠老同志指点。当我们几个年轻人在一起吹嘘自己办了几个案件,办得如何如何时,看到老同志看我们的眼光就又感到不好意思。当我记录的讯问笔录受到专案组领导的表扬,称关键点明确、无一遗漏时,我的心情不是光用高兴就能形容的,简直是心花怒放。正是在这样实战中,我得到了锻炼,逐渐变得成熟了。
我工作最长时间的岗位是在控告申诉检察处,有10多年时间。控申是检察机关的窗口,不仅仅要求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对检察机关各诉讼环节都要了解,同时还要有做息访工作的耐心和技巧,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岗位。
省委省人大交办的刘某某信访案,由于信访人对历次的查办结果都不服而反复上访。本着对上级机关负责,对信访人负责的态度,处里调来了关于刘某某的全部卷宗,我逐一对照其所提出的信访理由,再结合卷宗进行审查,又找原办案人了解当时情况,与原办案单位领导沟通交流对案件的看法,最后认定原案在刑事部分处理上并无不当,但在返还钱物时存在失误,应给信访人相应补偿。再次约见信访人,我开诚布公地将审查结果逐一向其反馈,他对我们的答复基本满意。
我们这一代人深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长大要为祖国贡献我们的一切”。从小,我就受到这样的教育;现在,我的信念依然不变。
回首祖国走过的这72年,有快马加鞭,有曲折徘徊,更多的是扎实向前迈进,而今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瞩目的伟大国家。我为新中国的迅猛发展感到骄傲,同时也为自己能为祖国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