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秋十月,举国同庆。
72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勤劳勇敢的人民在伟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追昔抚今犹旧梦,历经风雨总关情。在庆祝伟大祖国72岁华诞之际,我们特邀省检察院七名不同年龄段的干警畅谈感受,他们虽然生于不同的年代,有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记忆,但他们怀揣着对祖国共同的热爱:“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省检察院退休干部林继龙
林继龙,1968年8月从学校下乡;1969年12月参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6师炮兵团服役;1986年12月转业到省农牧业厅,1992年5月调到省检察院。先后在检察技术处、组织宣传处、宣传处、机关干部处、基层工作处工作,2012年2月退休。
作为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的人,有着几乎与共和国相同的经历。目睹了上世纪50年代热火朝天的建设社会主义高潮,体验了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理论、思想、观念上激荡与转变,经济类型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感受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回顾参加工作43年多的经历,虽然没有没有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大的贡献,但心里感觉到很充实和踏实,与大多数在部队服役和从事检察工作的同志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了人生价值。
我小时家境贫寒,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抚养我们6个兄弟姊妹。在生活物资奇缺的情况下,母亲经常教导我们“争则不够,让则有余”,母亲的教诲在我的心目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部队服役期间有几次立功和上学的机会,我都主动让给了战友。我从战士到营长没记过一次功,这种情况在部队里是少见的,我觉得这就是“让”的结果。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在利益面前能经常“让而不争”,失去的是一时的利益,当过了一段时间回首往事,会发现得到的往往比让出的更多。
我转业不久,处长让我起草一份报告,当时心里又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领导能把这么重要的材料交给我来完成,是对我的信任和考验;担心的是一旦材料写不好那就“掉价”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好这份材料,给领导打下一个好印象,结果忙了半天一张纸上没写出几字,急得一头汗。对面桌的一位老同志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对我说:“小林,要想写好材料,首先要先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资料,然后再动笔。”我按照老同志教的办法,用两天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了相关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方案、各部门工作总结等资料,仅用一天多时间就完成8000多字总结报告初稿。虽然处领导对我的“处女作”作了不少修改,但还是很满意。这件事使我深受启发,“学在前,干在后”成为我日后工作的座右铭。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首先学习相关的文件、法规和知识,并虚心向老同志和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力争把工作做得有理、有据、扎实、稳妥。
检察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能成为一名检察官是我终生的骄傲。衷心祝愿检察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公平正义的光泽撒满祖国的每个角落。衷心祝福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