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检察风采

检察扶贫故事丨不忘初心到群众中去 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时间:2021-10-09  作者:  新闻来源: 大连市检察院

近日,大连市检察院组织召开驻村第一书记交流座谈会,为派出第一届驻村书记工作圆满画上句号、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开启第二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市检察院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学习教育效果的重要载体,更是两项教育丰硕成果的重要体现。

2018年,大连市检察院积极响应市委号召,选拔优秀干警赴基层开展驻村工作,年近58岁的马连德同志主动报名,经组织选拔后作为“第一书记”赶赴扶贫攻坚最前沿。

“驻村帮扶干部要主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取得老百姓信任,真正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从广大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全市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干警是你们的坚强后盾。”这是大连市检察院党组对第一批驻村干部提出的殷切期望。

三年间,市检察院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以马连德同志为代表的驻村书记的工作和生活。每半年专题听取一次驻村干部及机关扶贫帮困工作情况汇报;院领导定期到对口帮扶村和驻村书记所在地调研了解工作、看望慰问驻村书记和困难群众,广大检察干警力所能及的以多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和建设。

三年间,马连德同志也始终牢记院党组的嘱托,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践行着抓党建、促扶贫,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准则。他带领13名辖区驻村第一书记以狠抓党建为突破口,建大棚、跑销路、求援助、引项目,圆满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三年间,他基本没休过节假日,春节始终在岗工作,冲锋在扶贫帮困、疫情防控、纪检监督、环卫督查、信访维稳、防汛抗洪的一线。他徒步或者骑单车走遍驻村的角角落落;腿骨折了,拄拐坚持在岗,没休息一天;患病的爱人用私家车义务帮乡亲们运送出售的土特产品……


马连德同志的不怕苦、不怕累、有担当、甘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全市广大检察干警,也让驻村的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感动。他因工作突出,被市检察院记三等功一次,被庄河市委评为优秀驻村干部,其先进事迹见诸于省市多家媒体。

在我国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际,马连德等第一批驻村干部也圆满完成了三年驻村工作。在持续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市检察院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在多名干警踊跃报名的基础上,又推荐了3名同志作为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赴基层开展工作。

座谈交流中,马连德同志深情回顾了他在担任庄河市光明山镇第一副书记兼松林村第一书记3年期间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宝贵的驻村基层工作经验,使新一批驻村干警和与会的青年干警代表深受鼓舞和启发。

大连市检察院党组对马连德同志驻村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要求新一批驻村干警和广大青年干警以马连德同志为榜样,积极履职、担当作为,充分展现大连检察干警的为民情怀和担当,在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大连乡村振兴和大连检察事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新的力量。

要提高站位、依靠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在工作中要自觉接受所在乡镇党委领导,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工作,及时向乡镇党委汇报工作、提出建议,主动争取支持,不折不扣的完成乡镇交办的任务。同时要定期向市检察院党组汇报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

要规范工作、积极作为。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做好调查研究,在摸清村情上下足功夫,坚持依法办事、用制度管人、管事,在推进乡村统筹整合资源、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村级治理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等工作上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服务于强村富民。

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要努力做到与乡村干部同甘共苦,与群众交心交友,多走村入户、多进田间地头,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校教育等与驻村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为群众排忧解难,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持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要勤于学习、对标先进。要牢固树立“基层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理念,求真务实,多向马连德同志等老同志学习,多向基层干部和乡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应对和处理乡村事务的能力,善于用好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乡村工作带去新理念、注入新活力。

要担当作为,清正廉洁。要敢于攻坚克难,勇挑重担,逢事不绕道、遇难敢攻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始终保持百折不挠的韧劲。同时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勤俭节约、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10217144号-1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号甲 邮编:110033
联系电话:024-86686600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