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波,丹东市振兴区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检察技术、信息化等工作,被评为第四批全省检察业务专家。他先后经历刑事检察、自侦、检察技术等岗位,能够熟练掌握电子数据鉴定工作,多次协助侦查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完成电子数据取证。2015年,参加辽宁省首届电子数据侦查取证比武,荣获团体第二名;2017年获得最高检授予的“电子数据门类鉴定人资格证书”;2021年6月被最高检确定为首批全国网络犯罪检察人才,并入选“网络犯罪检察人才库”;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
在刻苦钻研中成功跨界
初到检察院工作,王淑波深知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是由人民教师到检察干警转型的必由之路。他在没时间参加补习班、无专人辅导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司法考试教材。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以403分的高分通过考试,成为助理检察员。回忆司法考试的经历,王淑波深有感触:“虽然跟科班出身的同事相比有先天不足,但我从不气馁,我相信只要付出辛勤和汗水,就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手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取证更多出现在检察侦查工作中。2013年8月,单位统一采购相应取证装备,王淑波主动请缨参与了侦查装备接收工作。经过3天短暂培训,设备运回单位后,他仅用25分钟就完成了一部手机的取证工作,获取到重要案件线索,提高了侦查效率。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他先后为本单位职务犯罪案件取证近百次,多次协助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其他检察机关取证。2015年底,王淑波被任命为振兴区检察院技术科副科长。
从事检察工作最初的10年,王淑波刻苦钻研、勤奋学习、苦练本领,不仅完成了从人民教师到人民检察官的身份转变,更实现了由普通干警到“技术流”的“跨界”转型。
在科技强检中有所作为
技术工作相比其他检察工作并不算“热门”,王淑波总是少说多做,在这个别人都怕“被埋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2013年底,检察机关新办案系统在全国上线,王淑波连续奋战18天,以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完成系统部署。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后,随之而来的技术难题也摆在了大家的面前。白天,王淑波奔走在各科室间进行指导,保证业务工作不间断运行;晚上,他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与职务犯罪案件系统录入、流转,协助办案人员完成案件流转……一时间,他成了单位抢手的“红人”。
2017年以来,在做好检察技术工作的同时,他主动承担了本单位专线网网站的重新开发、部署和后台管理工作。2018年,他组织自主开发的“运维报修”轻应用系统在单位上线运行,全面实现网上报修、同类故障处理方法参考等功能,其经验做法受到省、市检察院肯定。
2019年春节刚过,根据院党组统一部署,王淑波又投入到如何将办案过程中的电子卷宗识别转换成可复制粘贴的文字内容的研究论证中。经认真考察测试,王淑波仅用20天时间便将“OCR识别转换系统”与电子卷宗自动编目工具成功引进,融合在本院业务系统内,并上线试运行,有力提高了办公办案效率。
如何向科技要检力?作为技术工作人员,王淑波始终坚持“想早一点、看全一点、做快一点”,真正让科技服务办案,服务检察工作。
在不计得失中体现价值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人员分类管理中,王淑波主动放弃了员额资格选择了技术岗位,走上了从事检察辅助的道路,很多同事都不理解,但他却很满足。
术业有专攻。多年来,他在科技强检中辛勤耕耘,致力于电子数据取证、信息化应用、理论课题研究等工作。他撰写的《应用电子取证为自侦办案插上科技翅膀》《发挥技术优势服务检察业务工作》等多篇论文在《检察日报》刊发。录制的《电子证据技术性证据审查六步法》获全省检察机关精品微课程。
信息化是一项幕后工作,默默无闻却关乎全院业务,容不得半点马虎,更需要效率的加持,这份事业是热爱坚守,是精钻细研,更是责任心和匠心的融合。深耕细作,方能生根开花,对他来说,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