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用光影定格检察初心,让档案诉说岁月担当。当泛黄的老照片拂去时光尘埃,每一帧画面都在低声诉说检察事业的铿锵足迹。在“6·9”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请听档案说”以影像为钥,打开辽宁检察机关与时代同频的记忆长廊,邀您从档案中打捞时光碎片,让斑驳的老照片成为讲述者,让褪色的记忆重新焕发生机。
第一期:70年前的那场审判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郭春来参加对日本战犯的侦诉工作
根据《波茨坦公告》、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有关处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的规定,1950年7月,苏联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移交被苏军俘获的969名日本战犯。这些战犯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一般管教。1954年1月,中央决定对这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郭春来同志当时负责伪满系统的侦讯和公诉工作。在经过艰难的调查取证和与战犯的多次交锋,终于使战犯得到了正义的审判。
相关人物链接
郭春来,12岁时满怀朴素的爱国感情,参加了八路军抗日武工队。1940年,14岁时在太行山前线的抗日军政大学校部作通讯员,后又随学校调往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几经辗转来到东北,先后到新民、通化等地工作。1950年开始,在中央政法干校学习三年。1954年,到最高人民检察院东北检察分署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于1956年6月至7月间,分别在沈阳和太原两地开庭审判45名日本战犯。沈阳是这次审判的主审地。沈阳审判分为两个阶段,6月9日至19日,对铃木启久等8名军队系统战犯进行审判;7月1日至20日,对武部六藏等28名伪满战犯进行审判。在沈阳审判中,受审的36名日本战犯全部认罪服法,多年后,郭春来仍然记得审判28名伪满日本战犯时的场景,首席检察员是工作团团长李甫山,此外,还包括自己和其他8名检察员,大家轮流宣读起诉书,感到无比自豪,无比神圣。
辽河油田分院(辽河分院前身)第一任检察长秦耀东参加对日本战犯的审讯工作
1954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征调优秀检察干警到最高检学习批捕、起诉业务,秦耀东积极争取,暂别新婚妻子,毅然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理论课后,他作为优秀检察学员被编入审判日本战犯工作团,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展审讯工作。
相关人物链接
秦耀东,1929年12月出生在黑龙江五常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检察人。
1954年至1956年间,他作为小组的审讯员,带着一个翻译和一个书记员负责审讯4名日本战犯。最后,经过艰苦工作,3名战犯按照政策不予起诉,1名战犯被公诉,当庭认罪,得到应有的惩罚。时隔70多年,秦耀东依然清楚地记得他所审讯的4名日本战犯的姓名和职务,并且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张剪报(2014年7月8日的《辽沈晚报》),上面刊登了当年中央档案馆解密的长岛勤的罪行,长岛勤正是他当时审讯后被判刑的那名日本战犯(长岛勤曾任日本陆军第59师团54旅团少将旅团长,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秦耀东说:“能参与对日本战犯的审讯工作非常荣幸,我觉得我为中国人民伸张了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的审判是一次体现公正、严肃和宽大的审判,是真正反映深受战争重大灾难的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的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侵略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以法律的形式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以上材料根据《检察纵横》《辽检情怀》,新华网相关资料整理。